长汀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大水源”——荣丰水库
八闽大地,幅员辽阔∶一极沿海,赶涛逐浪,风光万重;一极山区,山地丘陵,奇崛百貌。凡临水之地,滋养生民,或居闹市,或栖乡野,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改革开放以来,简易朴素的供水方式渐渐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亟待革新,福建省吹响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底线的冲锋号,数十载沉潜,砥砺前行∶从村民喝水难到有水喝,再到喝上"放心水";从凿井取水、拉水挑水,到乡镇供水、喝"自来水" ……
时至今日,全省建成"千吨万人"及以上规模集中式供水工程 655 处、"千吨万人"以下规模集中式供水工程 1.99 万处、小型分散式供水工程 18.7 万处,各类供水设施覆盖全省所有乡村。
喝得"容易",喝得"放心",从南至北,从东向西,一条条供水保障安全线在福建省交相纵横,汇聚成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农村饮水安全有了长足发展,大大增强福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跂望未来,蓝图再展。面对城乡发展带来的矛盾,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要求,真正实现水资源配置的整合优化。福建必须打破城乡供水二元发展格局,以城带乡、以大带小,统筹城市和农村供水发展,完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是福建省落实农村供水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2018年以来,福建省围绕城乡供水融合发展,在顶层设计、建管体制、建设标准、融资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抓紧"十三五"提质增效项目,力图彻底解决农村供水问题,真正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据了解,福建力争到 2025 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 90% 以上,供水保证率达 95% 以上,基本形成城乡供水融合发展格局。
鼎新求变 全省下好"一盘棋"
去年 4 月,我省出台了全国首个《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试点规划导则》,提出农村自来水标准及普及率要求,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要求、供水布局分区原则、信息化建设标准等,在全国农村供水领域属首创。
今年8 月上旬,福建印发《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实施方案》,福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显著加快,目前全省共有 45 个市、县启动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其中有 34 个市、县签约落地组建实施主体。
浩浩荡荡,激昂时势。面对八闽这盘城乡供水大棋,下什么? 如何下?
去年以来,我省城乡供水一体化顶层设计框架基本确立,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试点成效深入人心,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开局良好。
连城县班竹村今年春节前喝上自来水
"变"字破题,直击供水管理体制。
过去,由于城市供水与农村供水由不同的主体经营,城乡供水呈现"二元割裂"的局面,加上行政区划壁垒限制,各地缺乏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无法共建共享,甚至存在重复建设,"多龙管水"造成社会资源浪费、财政资金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如今,通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按照"建管一体、全域覆盖、以城带乡、工农互促"的思路,彻底改变以往城乡分割和一村一工程的做法,由一个实施主体,整市或整县统一规划、建设、管护,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农村供水与城镇供水在管理、服务、水质等方面同标准。
在农村地区,专业化管护替代了"村建群管",全省 15960 处集中式供水工程中,由镇、村集体管理的有 14429 处,占 90.4%,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能满足日常工程维护管理要求。为彻底改变以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村建群管"方式,我省通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组建投融资、工程建设、管护维养"三位一体"的建管平台,负责县域或市域农村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管护,推行企业化运营、专业化管理,提高供水服务水平,实现农村供水设施建得起、管得好、可持续。两手发力,创新投资融资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为我省全面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省"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投资 63.5亿元,其中政府预算、财政投入为 61.3 亿元,占 96.1%,而社会资本仅为 2.2 亿元,只占总投资的 3.9%。"十三五"前三年,我省农村供水总投资 16.4 亿元,其中社会资本投入有所加大,初步统计达到3.6 亿元,但也仅占总投资的 22%。这折射出一个问题∶农村供水过分依赖政府投入,福建在农村饮水安全引导市场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方面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经初步测算,福建实施全省城乡供水一体化投资需求将达到 400 亿元以上,而目前我省每年省级以上补助不足 2 亿元,单纯依靠财政投入势必难以满足,必须坚持"政府 +市场"的运作模式,通过组建实施主体,整合区域水务资源、资产、资本要素,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乡供水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从根本上扭转农村供水投资主体单一、项目融资难的局面。
任重道远,上下求索。福建提出采取政府直接投资和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相结合的办法,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其中资本金占比 30%,由省级补助、市县政府和水务公司筹集,债务性资金占比 70%,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债贷融合等方式筹集。
福建在全国率先使用地方债券支持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已落实省级一般债券6 亿元,通过省级融资平台发行专项债券 16.38 亿元。国开行、农发行、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动对接项目,其中国开行采用"整体授信 +分项目分签合同"的模式,统借统还,授信福建省水务集团180 亿元,合作的各县(市、区)项目公司为用款人,按照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行政审批文件取得情况,成熟一个项目、签订一个合同,发放一批贷款,此外还授信莆田市水务集团36.9亿元。
福建省广开渠道,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顶层设计,为全省下好供水"一盘棋"奠定坚实的基础。
量体裁衣 试点先行"镌勋章"
去年,福建正式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试点,莆田市、宁德福鼎市和柘荣县、漳州东山县和长泰县、龙岩长汀县、三明沙县和尤溪县、福州闽清县、龙岩连城县等一市九县(市、区)列为福建省城乡供水一体化第一批试点市、县。
今年3 月,福建省城乡供水一体化试点市县(二期)工程实施方案获省发改委批复,该项目由福建水投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61.14 亿元,包括尤溪、福鼎、闽清、柘荣、东山、沙县、长汀、长泰、连城、古雷等首批 10 个城乡供水一体化试点项目,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增蓄动力。
福建省通过试点先行,各地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做法,焕发改革活力,闯出农村供水新路子。
试点初显成效,我省供水从"喝上水"逐步向"喝好水"转变,第一批启动的莆田市、福清、闽清、福鼎等县(市、区),已完成投资 31 亿元,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水厂,管网延伸覆盖周边镇村。
北延福鼎。近年来,福建省福鼎市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试点建设,逐步建立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一域一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全市集中供水工程人口覆盖率达 93.3%,其中行政村覆盖率达 100%,实现了城乡供水"同质、同价、同服务"跨越式发展,其"四库两线、环网互补"城乡供水新格局初步形成,磨石山、马冠等水厂基本建成,实现巩固提升受益人口 30.15 万人,出厂水水质 100%合格,典型做法跻身水利部"2019 年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南抵漳州。省水投集团与漳州市 7个县区合作,打破县域水源壁垒,实行区域化管理,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调配,形成原水供给互联互补、一用一备的双水源供水格局。
福州福清市通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解决龙高半岛 168个村51.3 万人饮用水问题,改变当地长期以来只能靠地下井水作为水源的局面。
莆田市以"三水源服务三湾"为全市供水布局,划分为三个供水服务片区∶其中,山区地势高的独立乡镇、村庄,采用单个小模块化水厂或简易自来水设施供水,建设供水"点";丘陵地带地势较高的乡镇,以单一水厂为中心,连"片"供应周边乡镇,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城区、平原沿海及海岛单位人口密度高,用水需求大且集中,公司通过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一户一表"改造,采用大水厂、大管网、管网互联互通集中供水模式,有效拓展了供水覆盖"面"。同时,通过管道和设施,将三个供水服务片区相联,实现源水、引调水及自来水"三纵三横"的互联互通,建立整个全市一张供水网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从源水、引调水、制水、配水到用水的一体化完整供水产业链。
如今,莆田市"三水源服务三湾区、三纵三横互联互通"城乡供水工程体系已见雏形,每日新增供水能力 15 万吨,扩大服务人口 26 万人。
龙岩市整市与省水投集团合作,采用"指挥部+项目"的攻坚机制优势,省市县三级协作推进,这也是全省首个采取全市一盘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项目。截止到10 月底,其城乡供水一体化完成投资9.3 亿元。
在鹊坪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龙岩市重点推进古田、河田、岩前等重点乡镇全域推进的示范项目建设。目前,龙岩武平完成中山、岩前、十方等乡镇水厂整合到县水务公司,上杭已将临城、庐丰等乡镇纳入县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均已初步完成城区及周边镇村水务资源整合。
鼎新求变步步高,乘风破浪前程广,城乡共饮"一闽水"指日可待。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高质量发展,福建省市县上下齐心,拧成一股绳,力往一处使,八闽共举一盘棋,谋定方落子;各地阔步向前,大胆实践,矢志创新。如今,一枚枚水勋章镌在福建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锦绣版图上,大放光彩,幸福闽水淌进千家万户。
来源:海峡农业杂志社
作者: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