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经过5个月鏖战,福鼎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敏灶湾片区和贯岭片区顺利通水。清澈的自来水从管道汩汩流出,两地群众奔走相告,喜不自禁。“太好了,再不用靠天喝水了,政府给咱办了一件大好事啊!”沙埕镇黄岐村村民郑祖钰激动地说。
副市长袁郑随参加福鼎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贯岭片区通水仪式
缺水,是黄岐村村民们鲜明而久远的记忆。这个依山而建的海边渔村,受地势原因影响,每年一到旱季,就会面临用水难题,水桶、水缸在村中随处可见。
“去年8月开始,用水都要去山上接山泉水,挑一担水,只够用一天。”已经75岁高龄的郑祖钰无奈地说道。村里不少年轻劳力外出务工,大多都是老人妇女,碰上旱季,不少家庭和他一样只能雇人挑水,挑一趟水就要10元钱。
“在我们这用水一定要节约再节约,洗脸、洗菜的水肯定要二次利用,衣服也是要多穿几天再洗,没办法,用水真的太难了。”郑祖钰一脸苦笑地说道。当看到清水从家中自来水管哗哗流出时,这位古稀老人的脸上才荡开了灿烂的笑容,“终于赶上好日子了,今年可以过个好年咯。”
期盼多年,终解“水困”。和黄岐村村民一样,贯岭镇居民们也盼来了“幸福泉”。拧开水龙头,看到晶莹透亮的水流汩汩而出,贯岭镇居民洪珠月喜笑颜开:“这水干净多了,水压也稳,以后洗衣做菜方便多了。”
贯岭镇地处山区,常年缺水,加上水厂管网老旧,使水质和水量均无法保证。去年受旱情影响,镇区更是经常性停水,不少居民只能买饮用水做饭,洗衣则去就近河道挑水。“快过年了,大家都要打扫房子,今天通水可太及时了。”洪珠月兴奋地说道。
贯岭村民用“干净水”淘米
看到两地群众如期用上自来水,福鼎市水务公司总经理孙伍朝心中的一块“大石”也终于落了地。去年以来,受旱情影响,福鼎市部分地区用水供需矛盾凸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突破供水难题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加速开展。
“去年8月底,城乡供水一体化敏灶湾片区和贯岭片区开工以来,施工作业班组300人日夜赶工,争时间、抢进度,为的就是让旱区群众早日摆脱用水难题。”孙伍朝告诉记者,目前敏灶湾片区供水区域覆盖溪美村、小白鹭、黄岐村等14个行政村,供水人口4.2万人;贯岭片区供水区域覆盖贯岭镇区、邦福村等6个行政村,供水人口2.8万人。
150天,战酷暑、斗严寒、迎难而上、奋力攻坚,铺设管道总长58公里,如期实现福鼎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敏灶湾片区和贯岭片区顺利通水,这背后是福鼎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保障供水的坚强决心,也是水务部门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
施工作业班组赶工铺设管道
据了解,去年以来,福鼎以列入全省城乡供水一体化首批试点县为契机,按照“城乡一体、统筹规划、国有控股、集约经营”的思路,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和城乡二元供水的格局,整合全市水务资源、资产、资本要素,统筹城镇、乡村协调发展,形成由福鼎水务公司建设、运营、管理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新格局。建设集中连片规模化供水设施向农村延伸,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农村供水质量与管理水平,实现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为乡村振兴服务。
下一步,福鼎市还将以实现大水网连通、大水厂、大管网为主供水的目标,力争全市规模化自来水覆盖率达到95%,供水水质达标,让群众从“喝上水”逐步向“喝好水”转变。